1273nm激光器在使用时需要满足一系列技术、环境和安全要求,以确保其性能稳定、寿命延长,并保障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。以下是详细的使用要求:
一、技术要求
1.波长与功率控制
波长稳定性:
需保持中心波长在1273nm±1nm范围内,避免因温度、电流或机械振动导致波长漂移。
使用波长计(如光谱分析仪)实时监测,必要时通过温控或电流反馈调节。
输出功率:
根据应用场景调整功率(如数百毫瓦至数瓦),避免过载或功率不足。
使用功率计(如PM100D)校准输出,确保长期稳定性。
2.光束质量与模式
光束模式:
保证基模(TEM00)输出,减少多模导致的光斑不均匀或发散角增大。
可通过模式匹配器或光纤耦合优化光束质量(M?<1.5)。
聚焦与准直:
使用合适的透镜或光纤准直器,确保光斑尺寸和焦深符合加工或实验需求。
3.脉冲特性(若适用)
脉冲宽度与频率:
明确脉冲参数(如脉宽、重复频率),避免超出激光器设计范围。
使用示波器或高速探测器监测脉冲形状和能量稳定性。
峰值功率控制:
防止峰值功率过高导致光学元件损伤(如非线性效应、介质击穿)。
1.温度与湿度
工作温度:
保持环境温度在15-30℃范围内,避免温度波动影响激光器谐振腔稳定性。
高温可能导致波长漂移,低温可能引发冷凝。
湿度控制:
相对湿度≤70%,防止光学元件(如镜片、光纤)受潮发霉或结露。
2.清洁度
防尘措施:
光学元件(如反射镜、输出镜)需保持清洁,定期用无尘布和酒精擦拭。
避免灰尘进入谐振腔,影响光束质量或导致散热问题。
防震与隔离:
放置于稳定台面,远离振动源(如机械泵、离心机),必要时使用隔振平台。
3.电源与接地
电源稳定性:
使用稳压电源(如AC220V±10%),避免电压波动影响激光器驱动电路。
配置不间断电源(UPS)防止突然断电损坏设备。
接地保护:
确保激光器外壳和控制器良好接地,防止静电积累或漏电风险。
三、1273nm激光器操作与维护要求
1.启动与关闭流程
预热时间:
启动后需预热10-30分钟,使激光器达到热平衡状态,避免波长漂移。
顺序开关机:
先开电源、控温系统,后启动激光驱动;关闭时反向操作,避免电流冲击。
2.日常维护
光学元件检查:
定期检查输出镜、耦合透镜等是否有污染或划痕,及时清洁或更换。
光纤维护:
避免光纤弯曲半径过小(通常>3cm),防止信号损失或光纤断裂。
冷却系统:
检查水冷机或散热器是否正常工作,确保激光器工作温度在允许范围内。
3.参数记录与校准
记录关键参数:
包括波长、功率、电流、温度等,建立日志以便故障排查。
定期校准:
每月或每季度使用标准仪器(如波长计、功率计)校准输出参数。
